这个东北大集有一种“味儿” 啥味儿?年味儿!

发布时间:2024-11-10 03:56:32 来源: sp20241110

  临近春节,买年货是咱们老百姓春节前必不可少的一件事。

  现在,很多人都喜欢到乡村大集上去寻找“烟火气”,采购特色年货。这段时间,辽宁沈阳浑南区的祝家大集上年味儿渐浓,不但本地人纷至沓来采购年货,很多外地的游客也慕名而来。红红火火,热闹非凡。

  笨猪肉、烤猪蹄、大茧蛹、宽粉条、黏豆包、灌血肠……这些地道的东北特色美食承载着当地人记忆中的“年味”。每逢公历1、4、7集日,祝家大集都是人头攒动。春节临近,大集更加火红,一大早,各个摊位前就排起了长龙。

  市民 吴艳君:全都是地产的,还有自己生产的绿色食品。上这儿购物就是“一站式”购物,全能买到了!

  大集不仅吸引了本地人,还有不少外地游客慕名而来。上海游客金先生一家自驾来到沈阳,游览市区景点之余,专门来到大集采购年货。

  上海游客 金洪伟:这里的东西非常丰富,是我们大城市有些看不到的。还有这里的人气很旺,非常好的一个地方。

  长沙游客 张利捷:太热闹啦,市井气非常足。一个炖大鹅,还有一个酸菜白肉,还有这边的杂粮饼,孩子们都非常喜欢。

  可甜可咸的“踩”糍粑 过年餐桌必备

  而南方的年味,有为过年准备的糍粑。这几天,在湖北恩施建始县,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了起来。

  当地制作糍粑的方式叫“脚踩舂碓”,一般是3个人站在一头扶着栏杆踩着碓头碾压捣碎米粒,2个人拿着木棒一边蘸水一边翻动着碓窝里的米团,一翻一锤交替着将糯米捶打成团。

  恩施州建始县村民 张定芝:打糍粑要用力。但是不能用蛮力要用巧力,打出来的糍粑才真正地好吃。

  糍粑制作的工序复杂,要提前将淘洗好的糯米浸泡一整晚,再放到木甑里,蒸一个半小时左右。糯米蒸熟之后趁热倒入石臼里,反复不停地捶打,直至看不见饭粒,黏结成团。打好糯米后,再将整团糍粑挑到铺满面粉的桌子上,对糯米团塑形。揪坨、压扁、调圆,最后再将糍粑静置晾干,待其变硬后,便可打包保存。

  糍粑吃法可甜可咸,可以直接在火上烤着吃,也可以炸着吃,还可以搭配米酒煮着吃。在当地,松软香糯的糍粑是每到过年时,餐桌上一道不可或缺的美食,寓意着全家和睦团结、生活甜蜜幸福。

  品美食赏非遗 铁水流花夜空绽放

  品特色美食,赏非遗表演大饱眼福。近日,四川眉山的非遗焰火活动和花灯,吸引了不少旅游前来游玩体验。

  晚上七点半,随着精彩的焰火流星雨瀑布正式拉开了民俗非遗表演的序幕。夜空中,非遗传承人将1600摄氏度高温的铁汁抛起,再用木板打向空中,铁水迅速崩裂开来,一串串耀眼的铁花在夜空绽放,像满天繁星雨点般落下。

  眉山市民 周美琪:打铁花太震撼了,也吃了很多美食,我觉得这个氛围非常不错。

  除了非遗表演,活动现场还有不少特色美食,让大家在感受非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一场味蕾的盛宴。

  年味渐浓 好戏美食齐登场

  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,各地的年味儿也是逐渐浓烈,看一出好戏、尝一碗美食,不同的方式感受相同的年味儿。

  这两天,浙江绍兴新昌县热闹了起来,当地组织偏远山村的村民们来到城区,逛展馆、游古街、看大戏,感受不一样的年味儿。一大早,首批进城体验文化年味儿的,是当地小将镇的800多名村民,他们参观了唐诗之路博物馆等当地新建新修的文化场所,感受当地的唐诗文化和非遗作品;为了让村民更好的感受年味,当地还特意准备了一台精彩的本地戏曲,精彩的演出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与叫好声。

  浙江绍兴新昌县小将镇村民 俞立山:我今年75岁了,这种看大戏的体会还是第一次,确实很过瘾很开心,下次还要参加。

  据了解,新昌县是一个山区县,一些偏远乡镇的村庄分布点多面广,当地在坚持“送戏下乡”的同时,开展起“进城看戏”活动,免费接送山区群众进城体验文化设施与文化服务。

  扣碗,也叫蒸碗,寓意着“蒸蒸日上”,是豫东美食,也是当地家家户户春节餐桌上必备的年味。随着农历新年的临近,河南商丘多家老字号扣碗的定制、销售进入高峰期,蒸笼里香飘四溢,年味渐浓,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,店内的厨师们忙碌不停。

  河南商丘非遗高家扣碗传统制作技艺传承人 高梅:每天大概有个四五百碗,然后再过几天,每天要卖个千把碗。

  起锅烧油,放入花椒、干辣椒等配料,待香味儿融入油中,立马放入腌制好的五花肉、鸡块、鱼块、排骨等炸制,炸到金黄酥脆后捞出,再放入葱、姜、八角,最后浇上熬好的料汁上笼蒸制,大约30分钟后掀开笼盖,一碗碗香味浓郁的扣碗就做好了。

  市民 朱金亮:今天过来订几套,一部分留给自己吃,一部分送给外地朋友,让他们感受一下咱们豫东的年味。

  (央视新闻客户端) 【编辑:付子豪】